看到林如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章,九皇子险些被气得吐血。他在江南有范光熙,粤海有史鼎,原本这海贸生意,至少有一半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林如海这么一道奏章上去,这生意便只能归朝廷专营,自己若想插手,得想别的法子了。
朝廷代表着天下正统,谁敢相争呢?但是林如海是太子的妻弟,一旦太子继位,这海贸生意,还不是落到太子手上。林如海这看似一片公心的奏章,谁知道内里夹着什么私心。
九皇子是这么看林如海的,但是这个话没人敢说。怎么,海贸生意交给朝廷还不是大公无私,难道你们一个个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都想安插自己人分一杯羹反而是大公无私吗?
就,之前但凡为了争夺海贸生意而进言的文武百官,现在恨不得生生将之前说的话全吞回去。朝堂上,后悔不迭的人不知凡几。
不管百官此刻心思如何,林如海这个提议是深得太宗皇帝的心的。
太宗皇帝刚继位那几年还好,国库虽然算不上多丰厚,但到底不如后来每一年各地税银还没收上来,早已经分配好拨到哪里了。近几年国库越发的空了,各部院奏请拨款的奏折一波一波的,太宗皇帝没少为难。将海贸生意纳入朝廷专营,国库便多了一大笔进项。关键是,此法不但能增加国库进益,还不
影响真正劳苦大众的生计,受影响的,无非是那些个商人的利润少了。
于是太宗皇帝点了点头,道:“呈上来。”
戴权应是,走下来双手接了奏折,捧到太宗皇帝跟前,太宗皇帝接了,一目十行的扫过,还特地问了:“林卿家此法,众爱卿觉得如何?”
今天这个事,文武百官都知道几乎没有反驳的余地。为什么?因为今日朝堂上,各个派系暗流涌动,为了海贸生意这块肥肉,争得实在是不好看。既然谁得了这笔利益都不能服众,那么朝廷得了总没人有意见吧。
等大朝会上的唇枪舌战过去,各个派系的企图暴露得差不多了,林如海再拿出奏章,直接在大朝会上堵了众人的嘴。否则怎么这海贸生意别人得了你们反对,朝廷得了你们还是反对,难道非要归了你才好吗?
太宗皇帝问的时候,谁敢反对啊?谁也不会嫌命长啊。大朝会上没蠢人,之前各派系官员打的什么小九九,众人自己心里清楚,太宗皇帝和其他派系也瞧得明白。这个时候出来反对,和与朝廷做对有什么区别?
也是因此,方才最积极在南下办差队伍里安插自己人的九皇子系、二皇子系等,现在都十分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但是太宗皇帝问的时候不反对,以后便再没有反对的机会了。海贸纳入朝廷专营的事,几乎板上钉钉。林如海的效率有多高呢?就是一击必中,
连大朝会上商议拉锯的过程都跳过了。最多,以后各派系能够在海贸衙门的官员安插上争夺一下。
九皇子、二皇子系的官员现在不敢发言,之前就站在大局考虑的文丞相、翰林院等人却觉此法极妙,纷纷站出班列道:“臣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附议者众。
因为林如海递奏折的时间太巧了,朝堂上只有支持朝廷专营海贸生意的声音,一个反对声都没有。对于如此局面,太宗皇帝很是高兴,向来严肃的脸上也带了几分笑意:“既是众爱卿都同意此法,便如此议定了。至于实施细则,众爱卿可以回去想一想,集思广益,朝会商讨而后试行。”
待得众臣口称遵旨,太宗皇帝才心满意足的宣布了散朝。
散朝后,众臣的脸色是很有意思的,五颜六色都有,大多数都不怎么好看。能好看才怪了,聪明人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但是这是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哪个不是公认的聪明人,但就是这些聪明人被林如海耍了第二次了。林如海回京才不足三个月而已。
上一次,林如海用户部记账改革做幌子,把几十年的积欠都清了;这一回,林如海让群臣自己把自己架上了一个忧国忧民的道德高度。然后,你们都忧国忧民了,那增加国库收益的举措没人会反对吧。
就……林如海回京之后干了两件大事,不是让各位皇亲国戚、勋贵重臣愿者
上钩;就是请君入瓮。就都是套路,一次套了各家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的银子;一次套路了众人吃到嘴边的海贸生意。
你说散朝后,金銮殿前,群臣能是个什么表情。涵养好的城府深的面无表情,伪装功夫稍微浅点的就是想杀人的表情。
倒是朝会上存在感非常低的贾敬出金銮殿的时候嘴角含着笑。看了一眼二皇子的背影,贾敬觉得,遇到林如海这样的对手,二皇子输得也不算冤。
九皇子一直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当然他沉得住气的原因是一直智商都很够用。之前,从来都是他套路别人,甚至两年多前,差点就把太子套路落马了。但是现在,九皇子细细算来,已经被林如海套路了几回了。
自从太子逃过铁网山一劫,东宫就越来越顺风顺水,而自己仿佛走了背运一般,处处受掣肘。
一直主动算计别人的人,突然处处被动挨打,便也开始心浮气躁起来。
就在散朝之后,九皇子先是回府急急写了两封信命人快马分送苏州和粤海;安排妥当又转头进宫看了一趟小钟妃。
当然,皇子入宫看生母,是人之常情,无需遮掩。但是九皇子和小钟妃说的话,却无人听见。
长康宫是小钟妃的地盘,屏退了所有宫人,九皇子终于卸下他那副清风朗月的伪装,露出焦躁的神色来。
小钟妃现在都协理六宫了,消息自然是灵通的,朝堂上的事,
也略有耳闻,不过小钟妃再有消息,也是听人转述的,一来并不全面,二来也怕转述过程中失了真。于是小钟妃问九皇子道:“皇儿,南下查办王家案子的事,到底出了什么岔子?”
九皇子是聪明人,不然前世也轮不到他弄死了风头最盛的老大老二,自己君临天下。聪明人的记忆力也不错,几乎完整还原了朝堂上的事,还加上了自己的分析。
小钟妃能够以妃位替九皇子招揽了不少势力,也是聪明人,甚至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光是听了一耳朵朝上的明争暗夺,小钟妃也觉身上略微出汗,同时,也气得小钟妃原本极美的容貌有些狰狞。
但是小钟妃入宫,原本是巩固太子地位的工具,她能做到协理六宫的位置,能够把承恩公府拉拢到渐渐偏向九皇子这边,就可见这个女人既不缺智慧,也有足够的耐力,更不会因为气愤而失了判断。听九皇子说完,小钟妃立刻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如此说来,林如海此人当真不可小觑。
能够想到将海贸纳入朝廷专营,虽然也算有远见卓识,但也不算天纵奇才。其实能想到海贸专营的好处的人不少,只是,将海贸纳入专营,会伤了许多人的利益,其中阻挠也必然大。不说前朝,就是太|祖皇帝当政的时候,也提过海贸专营,后来因为下头臣子阳奉阴违,中饱私囊,朝廷并没有得几分利益,还生出
过乱子,此事后来也不了了之。
自那次之后,王家把持海贸生意,许多朝臣知道太|祖皇帝在位时候,海贸尚且未能成功纳入专营,日后成功的几率更小,便不如不提。倒是如今这个时候,王子腾罪证确凿,皇上正恼了臣子借朝廷之势假公济私的敛财。的确是推行海贸专营的最佳时机。
即便如此,若是林如海直接一道奏折递到御前,此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但是今日一举在朝堂上这么说开,皇上当面问群臣又无人反对,此事便是板上钉钉了。
皇儿,你要记住,天下能虑事的人不知凡几,能成事的人却凤毛麟角。便是因为这个时机的拿捏,是否恰到好处。譬如这海贸纳入朝廷专营的事,许多人能想到,但是其他时候提了,皆有可能石沉大海,唯有林如海抓住这个时机,能一举成事。
林如海在大朝会上能拿出极厚的奏章,可见奏折早就拟好了,不但如此,只怕实施细则林如海也已经拟出来了。有了好的办法而能不骄不躁,静待时机,这份远见和耐心,确实难得。”
末了,小钟妃嘲讽一笑,道:“你可知道太|祖在位时,提出将海贸纳入专营还试行了一段时间的人是谁?”
九皇子摇了摇头。
小钟妃冷笑道:“便是林如海的祖父文远侯。没想到,他没做成的事,如今却有孙子替他完成。”
九皇子也没想到竟然有此一段旧
事,母子两个略说了几句文远侯,又将话题转回到正事上来。
九皇子自小得小钟妃教导,生母的智慧也遗传了八|九分,小钟妃的话,九皇子自然听得懂,“可惜,这林如海竟不能为我所用。否则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