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薇在大部队的办公室里找到了大队长,大队部的门也没关。此时,大队长,副队长,大队书记和妇女主任都在。
谢薇在门上敲了两下。她的敲门声引来了几人的目光。
谢薇很有礼貌的朝众人点头以示打过招呼。
大队长一看来人,赶紧招呼道“小谢知青啊,来,快进来,是来取信和汇款单的吧。”
谢薇走向大队长“是啊,大队长。刚才听记分员说,您让我过来取信和汇款单,这不家都没回就赶紧过来了。”
大队长从抽屉里拿出信和汇款单,放到桌子边上,靠近谢薇的位置“小谢知青,你在咱们省报还认识人啊?”
谢薇诧异“省报?”
拿过汇款单,上面填写的地址正是辽省报的地址。
“稿费”两个字看起来特别的显眼。随即反应过来。
“大队长,我在省报并不认识人。这是我之前给省报投的稿,应该是稿子被省报采用了。这是报社给我汇的稿费。”
“稿费?”办公室的里的四人都齐齐看向谢薇。
谢薇点头“嗯,是稿费。”
大队长“这稿费可不少啊,十一块钱呢!”
妇女主任一听激动了,开始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谢薇就和几个生产队的领导讲了什么是稿子,什么是投稿,什么是稿费。
几人听明白后,妇女主任问道“这稿子好写吗?给报社邮寄过去,报社就能给钱?”
那可是十一块钱啊。在乡下,一个家庭一年的工分,换够了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后。家里壮劳力多的,能剩个二三十块钱。
家里有那壮劳力少的,或者有偷奸耍滑的,或者家里出了一两个不务正业的街(gai一声)溜子。
一年下来,这样的家庭可能根本就分不到钱,甚至还有可能倒欠生产队的钱。
而这小丫头,写写字,轻轻松松就能赚十几块钱的稿费。
大队长看着村里的妇女主任“那稿费能是那么好赚的?你看咱们生产队,前前后后来了多少知青了?能写稿子赚稿费的,也就只有小谢知青一个人吧。”
本来还十分心动的另外三人一听,也反应过来。
来下乡的知青,可都是读过书的,那么多读书人都干不成的事儿,他们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还是不要想了。
谢薇拿着她的汇款单离开大队部回家之后,她给辽省报写稿子,得了十几块钱稿费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生产队的社员们,终于知道谢知青,为什么不在乎工分多还是少了。
原来她自己就是一只会“生蛋”的金鸡啊。
当随后的半个月里,谢薇又陆续收到三张来自铁县,南京和京市的汇款单。稿费已经累计到四十六块钱的时候。
再也没有人拿谢薇找对象要求高说事了。这不管换谁家,谁家不愿意多花些彩礼,娶这样一个会赚钱的媳妇回家?不会干活就不会干呗,会赚钱就行了。